具体而言,多个批次的棉密码茶氧卫生巾产品中,均检测出了超高含量硫脲,而且
消费者却在微博、小红书、快手等社交平台上密集晒出自己使用棉密码后出现的健康问题
在反馈中,不仅有大量使用者自曝出现妇科病、皮疹荨麻疹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硫脲关联病症,甚至还有30余消费者自述患有甲状腺癌。
医学层面直接证实因果链条,但如此密集的反馈,无疑让“潜在风险”四字变得不再抽象。
目前,当地监管部门已表示将介入调查,但辛巴本人、棉密码品牌方、以及背后的广东棉密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、辛选集团,至今集体保持沉默。
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而言,这种带点“未来感”的概念产品很有诱惑力,尤其当它与“女性健康”绑定在一起。
据新京报调查,所谓的“茶多酚芯片”并不是一个业内通行的功能性材料,而是一种由佛山市顺德区州福慈鑫无纺布有限公司提供的“涂层芯片”
该芯片厂商拥有多项“抗氧化材料”专利,但没有一项可以明确解释其对女性生理健康的具体功效或安全标准。
更关键的是,有专家指出:芯片中极有可能就是通过添加硫脲等廉价化学品,来实现所谓的“抗氧化”“瞬间褪色”等视觉效果。
换句话说,这是一场直播间里的化学魔术秀,但代价可能是数百万女性的身体健康。
消费者被花哨的广告和所谓的实验演示所吸引,直到身体出问题时,才意识到一切可能并不“安全”。
在此前长达数年时间里,大量芯片卫生巾游走在监管之外,成为打着“科技”旗号赚快钱的工具。
现在看,棉密码只是这场行业混乱中的“出头鸟”。还有多少类似产品依旧在市面上活跃,我们不得而知。
在电商天下看来,棉密码事件的爆发,并不仅仅是品牌崩塌,更撕开了当下电商生态的另一层遮羞布:
近年来,随着头部主播不断追求供应链整合,所谓“自营品牌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当主播既是销售员,又是品牌方,甚至拥有生产链控制权时,他已经不再是“介绍产品的中立人”,而是利益相关方。
电商平台在处理此类“芯片卫生巾”时,往往缺乏足够的检测能力,对原材料添加剂也无法核实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芯片卫生巾的危机背后,是整个平台对“黑科技”、“实验演示”、“视觉震撼”等话术的默许。
厂家逐利、主播带货、平台坐视,消费者只能凭借信任下单,却要自己为信任埋单。
电商可以鼓励创新,但不能容忍无底线的“黑科技”;主播可以拥有流量,但不能凌驾于监管之上。
真正的“科技”,应该是透明的;真正的“信任”,必须靠责任来守护。否则,